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

《念死》


「念死」是對治懈怠、精進修行的一個善巧妙法。《增一阿含經》:「佛法聖眾念,戒施及天念,休息安般念、身死念在後。」「十念」:念佛、法、僧,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念休息、念安般、念身、念死,是世尊常對佛弟子提到的修持妙法。這十念也不是截然分開,比如念佛者融合「念死」,把生命置於只剩今日,以「臨終」的心情來生起精進心。或者立基於「念死」而修「念安般」,能很快的息下妄想。
印光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時,關房門上貼有警策文:「虛度七十,來日無幾,如囚赴市,步步近死,謝絕一切,專修淨土,倘蒙鑒愚,真是蓮友。」據說,印祖的念佛堂,完全沒有供奉任何佛像,只掛著一個「死」字,時時以「念死」治,來懈怠,來提起精進心。老人家在「複鄧伯誠居士」的書信中也說:「謂欲心不貪外事,專念佛。不能專,要他專;不能念,要他念;不能一心,要他一心等,亦無奇特奧妙法則,但將一個『死』字,貼到額顱上,掛到眉毛上。」「念死」的修持法,總是被古德所推崇。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談到修「念死」,強調要確實體認自身分分秒秒,無間的在走向死亡,猶如死囚赴刑場,步步逼近;若不趕快在有生之年,依佛教誡,趕快修行,一旦無常一到,過去世的惡業若是剛好又現前,就得隨業流轉,甚至有可能墮入三惡道中長劫受苦。那時想要再得人身,又能值遇佛法,就不知要到何劫何世了。
《廣論》對「念死」的修法,以三方面來闡釋:思決定死、思惟死無定期、思惟死時唯留法緣。
『思決定死』
《佛說無常經》說:「無上諸世尊,獨覺聲聞眾,尚捨無常身,何況於凡夫。」成就正覺的世尊,以及成就解脫的大羅漢們,倘且必須拋棄色身而入涅槃,何況是凡夫?要我們體認「世間無常」,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?要珍惜有限的生命,趕快精進修行,莫再汲汲營生了。
我們終其一生,能有修行的時間非常少,以平均七十歲壽命來說,二十歲前,忙著學業與遊戲;及至老來疾病纏身,眼力已無法看經,耳力也差了,難以修行;又要扣除睡眠、生病的時間,以及忙碌世間事業,剩下來的時間已寥寥無幾,不趕緊把握時光修行,更待何時呢?
『惟死無定期』
我們習慣盤算明日的種種,期盼未來,日復一日,會不自覺的認為永遠有明天。然而,威脅生命的「死緣」非常的多,不只是有戰爭、水災、風災、火災、車禍等等天然災害,也有受到毒蛇、猛獸的侵襲而死。沒有這些死緣,也得面對四大不調,以及各種病毒的侵襲,比如SARS、伊波拉、禽流感等等病毒。若能仔細思惟這麼眾多的「死緣」,就會感受生命猶如風中燭,不精勤念佛修証,更待何時?
『思惟死時唯留法緣』
我們臨終時,除了善法能幫助我們外,其它所擁有的親情、名利、權勢,都無所助益,如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「是人臨命終時,最後剎那,一切諸根悉皆散壞;一切親屬悉皆捨離,一切威勢悉皆退失;輔相大臣、宮城內外、象馬車乘、珍寶伏藏,如是一切無復相隨。唯此願王不相捨離,於一切時,引導其前。」臨終時,只能自己面對死後的未來,世間的親人沒有人能夠陪你走下去。世間名利、權勢,也絲毫帶不走;唯有心中的善法、心中的「十大願王」,能引導你往生佛國淨土,走向成就佛道。可悲的是,眾生即使知道這一切都將歸於無常,就是放不下所擁有而汲汲營生,身不由己的投向輪迴。
這「三種根本」當中,「思惟死無定期」最為重要,只要能發起「今日必死」,就會珍惜當下,立即消除「懈怠心」轉為精進修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