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

如何才能『臨終安樂,後世不迷?』

如何才能『臨終安樂,後世不迷?』 憨山大師開示 (摘要)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、答德王問》:明代德王(藩王)親近大師學習佛法,已能持「不殺戒」,又已素食三年。只是心中存有疑惑,不知要如何才能修到「臨終安樂,後世不迷?」,於是派「使者」去請示大師開示。 大師開示說:「佛陀說法,都是依於根器而說。以現今人的根機,多依於「禪與教」這兩門來下手。「禪」乃直指悟心,下手工夫在於「單提話頭」,參到明見心性。這個「法門」乃直契心法,屬於「上上根者」;而且必須有善知識時時護念,才能不走偏。這個法門,對出家眾比較適合。大王深居宮內,又日理萬機,無有閒暇接見善知識,所以不敢勸請大王修習「禪門」。 現今有《佛說西方極樂世界》這一法門,專修「念佛」,以「觀想淨土依正莊嚴」為正行;「讀誦大乘經典」來引導;「發願往生」為歸向;以「布施」為福德資糧。這個法門,從過去到現在,不論身份「貴或賤」,智慧「高或低」,只要真實下工夫修習,萬人修萬人去。希望大王能特別留意這法門的殊勝。今將日用修行的要領,概略列出如下: 早課:禮佛後,誦《彌陀經》一卷,或《金剛經》一卷(註1)。再持「念珠」念「阿彌陀佛」名號,三五千聲,或一萬聲;結束後,要回向「發願往生彼國」。「晚課」也要如是依持,日日以此為「定課」不可缺。 至於「臨終大事」,在工夫上更要深入。除了「早晚功課」外,必須早晚單將「阿彌陀佛」名號,橫在胸中,念念不忘,心心不昧。一切「世間俗事」都要放下,把「阿彌陀佛名號」喚作自已的命根,緊緊繫念不離。在生活起居中「行住坐臥」,這一聲「佛號」,都要讓它現前。遇到「順逆境」時,不論是歡喜的或憤怒的情境,就用力提起「阿彌陀佛名號」,令煩惱當下消滅。以一切「煩惱念」,都是生死輪迴的根;而今「佛號」瓦解煩惱,也正是渡「生死輪迴」之所在。若能如是念佛消彌煩惱,便可以了生死,可以不需要再有什麼法。 「念佛」念到在煩惱上能作得了主,才有可能在睡夢中作得了主;能在睡夢中作得了主,也才可能在病中作得了主。能在病中作得了主,到了臨終時,也才能分明了了,便知往生去處了。 這個「法門」並不難,只要「度生死心」堅定親切,不被世間煩惱所紛擾,單單靠定這一聲「佛號」,別無他想,久久純熟,自然能夠從「法門」中得大安樂自在、大歡喜受用。這種快樂實在不是「世閒五欲」所能比擬,希望大王能留意這個殊勝法門。若能深信而依此而修,便是簡便又直捷的法門;切莫再聽取邪見邪說,導致自心疑惑,錯失難逢的機緣。 要能在臨終後知曉去處,更有一妙法。(以上是「持名念佛」,以下是「觀想念佛」)。在念佛憶佛時,心中「觀想」目前有一大蓮華如車輪,不分「青、黃、赤、白」,蓮花的花片要觀得分明,再觀想自身坐在蓮華的鬚臺上,端然不動,又觀想彌陀放光照攝我身(註2)。作此觀想,不拘「行、住、坐、臥」,只要觀境分明,開眼合眼,了了不昧,乃至在夢中,明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同在蓮華中,就像白日看見那般清楚 。若能這樣觀想成功,便是了生死之時;能在臨終時,呈現自身坐在蓮華上,也立即會有彌陀、觀音、勢至同來接引,一念之頃,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 這個法門,並非只是我所說,在佛經中,如來多處開示這個直捷法門,也正是所謂「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」的殊勝法門。若是再捨棄這個妙法門,就再也找不到所謂妙法了。 (註1):「淨土法門」在最初修習「欣願心」的同時,也必須同時具備「世間厭離心」。「欣願極樂心」與「厭離世間心」猶如車之兩輪,同時並進。只要尚有一份世間染心,就有一份往生的障礙。讀誦《金剛經》在於令行人澈見「世間如夢幻泡影」,放下了「世間執著心」。 (註2):大師所說的「觀想」方便,只是無數「觀想念佛」的一個方便。舉凡觀想「極樂世界依正莊嚴」,都能是「觀想念佛」的方便,比如《觀經十六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