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

淺談「信願行」


「信願行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三資糧。澫益大師說:「非信不足以啟願」,比如不相信有玉山,或者不相信自己也能登上玉山,就不會去登玉山。原則上,具備基本的「往生的信心」,應該不難,只要深信彌陀如來所發的大願真實不虛、只要深信念佛發願往生,就必定會相應彌陀的大悲願。有了這兩「信念」,就應該就具足基本的往生信心了。
「求生的願心」堅定與否,涉及「人生智慧」,比如若是把「家庭、事業」擺在他的人生第一順位,心思就跳不出「家庭、事業」的繫縛,「求生的願心」只會在很空閒的時候才會想起來,願心會很微弱。除非他能感觸到世間無常、苦多樂少、人生到頭來終將如夢一場。有了這樣的見地,心念才有可能從內心深處發起厭離世間,放下執愛,轉而欣願極樂世界。亦即,世間五欲的厭離心尚未親切前,雖然有「求生極樂心」,但是在臨終時,未必能夠經得起考驗。
古德說:「情不重,不生娑婆。」我們眾生對世間的情愛的執著非常深重,若是沒深入觀察「世間無常、空、苦」,很難生起深切的「厭離心」。如果我們能做到如古德所說「厭離世間的急迫心,猶如久處在牢獄中,一心想著要趕快離開;求生極樂之心,猶如遊子思念著故鄉的雙親,日也相思,夜也相思,只想趕快回到故鄉。」有了這樣「念佛心」,當能轉「求生極樂心」為人生第一順位。
或有不留戀世間名利,但是會欣樂「天道」的妙樂。「天道妙樂」能滿足我們「欲界眾生」無數的欲望,對我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。只是「天道」的快樂也只是一時的,當福報消完後,就會隨著業力下墜了,無法解脫「輪迴大苦」。
總之,把人生意義放在追求世間富貴,頂多也只是獲得數十年富貴,身後也只是白骨一堆。若是求生「天道」,五欲受用雖然比之於人間勝過百千倍,終究會福盡而墜,也是無常。唯有求生極樂,不但能夠離苦得樂,又能聽聞無上妙法,証得永恆的涅槃大樂。若是能有這樣的見地,「求生極樂的願心」當能趨向堅固,不但不會去追求曇花一現的世間富貴,也不會去追求短暫的「天道之樂」。
澫益大師說:「非願不足以導行」。發願成為「音樂家者」,就會把「音樂」擺在他的人生第一順位,日日沉浸在音樂的學習中,不會再被其它「欲樂」迷失他的心志。「求生極樂」的願力若深切,必然會珍惜短暫的生命,時時念佛、拜佛,或觀想西方依正莊嚴來繫念彌陀如來,不會再去迷逐世間五欲。「時時繫念彌陀」,當是「行」的要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