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

「念佛法門」的「應機眾」

文:唐岐
「淨土法門」號稱為「三根普被,利純全收。」「三根」是指根器的差別,大略分為上、中、下三根。「普被」是指不論是利根者或純根者,或是在家、出家、富貴貧賤、男女老幼,都適合由「念佛法門」來一門深入。
「念佛者」若是體弱多病或患先天疾病者,苦的感受至為強烈;或者是貧賤者,很能感受貧窮的痛苦,這類求生西方淨土的念佛者,有可能只是出自於「離苦」而念佛求生極樂世界。有些「念佛者」在過去世就有厚植善根,不只感受到「輪迴苦」,也能同時生起悲心,憐憫處在輪迴大苦的有情而發起「上求佛道,下化有情」的願力。大部分的「念佛者」介於兩者之間。
不同的根機,所採用的「念佛法」也會不同。最常被採用的「念佛法」有四種:「實相念佛」、「觀想念佛」、「持名念佛」。「實相念佛法」必須具備「空性般若」,屬於「上根」的念佛法。「觀想念佛法」必須有基本的觀照力,禪定得有相當基楚,屬於於中上根者。「持名念佛法」最被普遍使用的「念佛法」,就算觀照力弱者,也能由「持名念佛」來入手,「上中下」三根都能適用。
我們一般「念佛者」以「中下根器者」為多數,最適合以「持名念佛」作為下手處。待日久功深後,具備了「禪定與般若」,也能以「持名念佛」攝「觀想念佛」,乃至以「持名念佛」証「實相念佛」,所以「持名念佛」是善巧方便法,而非下劣法。
世尊在演說「淨土三經」時,會依於不同根機眾生勸請眾生發心往生極樂世界,比如《法華經》說:「若如來滅後五百歲中,若有女人,聞是經典如說修行;於此命終,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遶住處,生蓮花中寶座之上。」具備大乘根性眾生,聽聞《法華經》後,依經而修,並且迴向往生極樂世界,就能在命終時,獲得彌陀與諸大菩薩接引往生。又如《大寶積經。發勝志樂會》中:「爾時彌勒菩薩,白佛言。世尊!如佛所說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,若有眾生發十種心,隨一一心,專念向於阿彌陀佛,是人命終,當得往生彼佛世界。」
不同的根機,「發心」自然也會不同,「行門」也不會相同。如《大寶積經。發勝志樂會》所說:「如是十心,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,何等為十?
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。
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。
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。
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。
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。
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。
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。
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。
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。
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。」
又說:「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,。樂欲往生彼佛世界,若不得生,無有是處。」只取當中一心,一門深入也能如願往生彼佛世界。

這十種心「非諸凡愚,不善丈夫,具煩惱者之所能發」,亦即它的應機眾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做到。我們凡夫只能把這十種發心設定為目標、方向,依據自己的根機,少分或多分來行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