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

憨山大師開示《禪淨雙修》

憨山大師開示《禪淨雙修》(一) 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、答湖州僧海印》 問:有古德已稟受了禪宗的「直指見性」,而後修「淨土法門」欲求往生淨土。這是「悟後」再發願求生耶?還是尚「未悟」時,「直指見性」與「發願求生」兩者同時並行?若是以這樣的「兼修」方式,是否掉入「偷心不死」的岐路?有「偷心不死」的心念,行持工夫那能成片呢?若是「已悟」,則念念都在莊嚴法藏世界,處處無非是淨土,何必要特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? 答:就「教理」說,淨土有三:常寂光土、實報莊嚴土、方便有餘土。如諸佛菩薩,或達磨祖師以下之單傳大澈大悟的祖師們,都已証得「明心見性」,能正受於「常寂光淨土」,也是証得所謂「惟心淨土」。「華藏莊嚴實報土」則是指十方無邊佛國淨土,是十方如來發大願所成就的佛國淨土,也是「唯心所現」。若是眾生念佛求生「西方淨土」,所往生的「淨土」是「方便有餘土」,乃是華藏世界無量淨土中的一土而已。 《起信論》說:初學眾生,有的信心不足,害怕無法一生成就「解脫輪迴大苦」。如來對這類少信心的眾生,特別開示了「念佛法門」來攝護眾生的「信心」,專念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」,並且將所修的一切善根,悉皆回向往生極樂世界,祈願謹見彌陀,常隨佛學。這類修學眾生,即是指「未悟而修者」。也是永明禪師所說:『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?』的教誡。 若「禪淨雙修」說,如《起信論》:『若能觀照如來真如法身,並且常勤修習,精進不退,必定得「正定聚」,由此契應如來法身,禪淨同歸根源,那裡是「偷心」呢?會有「偷心」想,那是還尚了達「念佛」的要旨,還不知道「淨土法門」的旨意。因此,「已悟者」不用「起念」求生,即密契如來大願心而得生。未悟者,也得信願堅定,一心專念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」,不是尚未領會「念佛要旨」,疑心未斷,存有「偷心」所能往生。 同樣一段話,蓮池大師開示說:『真實信受「淨土法門」而發願求生者,不論已悟或未悟,都能如願往生。以修持禪宗的「直指見性」而尚未悟者,蓮池大師說:『雖日以參禪為務,不妨發願往生。』雖然日日以「參禪」為要務,卻也不妨發願往生。因為尚未証得「解脫輪迴」前,臨終時就一定會有投胎的「生處」,跳不出「六道」輪迴。不論「悟或未悟」,求生極樂都是一條成佛大道的穩當要法。所以「禪淨雙修」,不能說是「偷心不死」的岐路。 「已悟者」雖然悟到了「清淨心性」,但是古德說:『這只是理悟,並非一悟便具足與諸佛同等功德。』所以《華嚴經、普賢品》中普賢菩薩,力勸已悟「無生」的法身菩薩「發願」往生「極樂世界」。已証「無生」的菩薩,尚且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來成就佛道,何況是我們未悟的凡夫?』 (原文)問古人已稟單傳直指。復修淨業而欲往生者。為是悟後。隨願起行耶。為是未悟。二行兼修耶。若兼修者。墮偷心。岐路心。工夫那得成片。如已悟。則塵塵華藏。在在蓮苗。十方無不可者。何獨樂西方乎。 答。承教有言。淨土有三。謂常寂光土。實報莊嚴土。方便有餘土。若諸佛菩薩。與從上單傳悟心諸祖。皆受自性法樂。無一不歸常寂光土者。是謂惟心淨土。若塵塵剎剎皆淨土者。乃華藏莊嚴實報土耳。亦惟心所現。至若求生西方淨土者。名方便有餘土。乃華藏塵剎中一土耳。此是欲求往生者。論云。眾生初學。懼信心難成。意欲退者。當知如來有勝方便。攝護信心。謂以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所修善根回向。願求即得往生。常見歸依佛。故終無有退。此乃未悟而修者。即永明所云。但得見彌陀。何愁不開悟之意也。若兼修此行。如論所云。若觀彼佛真如法身。常勤修習。畢竟得生住正定故。此豈偷心。是未達念佛之旨。不知淨土之意也。是知已悟者。不待求而自然往生。未悟者。亦非偷心念佛可生也。 《念佛警策》蓮池大師答聞谷廣印禪師(蓮池大師法嗣) 蓮池大師答:真信淨土決志往生者。不論已悟未悟。其從事單傳直指而未悟者。雖日以參禪為務,不妨發願往生。以未能不受後有。畢竟有生處故。不是偷心岐路心也。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將謂一悟便可上齊諸佛乎。故普賢為華嚴長子。雖塵塵華藏。在在蓮邦。而行願品必拳拳以往生安樂為言也。已悟尚然。未悟可知矣。 憨山大師開示《禪淨雙修》(二) 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、答湖州僧海印》 又問:「參禪」貴在「一念不生」,「念佛」貴在「淨念相繼」。現今「參究念佛」這一法門,意在妙悟「無生」而登上品位。但是念佛時,「能念的心」與「所念的佛」,「能所」了然分明;參禪時,則趣向泯息「能所」。當「能所」逐漸泯息,「參究心念」就越來越細微;反觀「求生淨土」需要清明心念才能感通「如來悲願心」,兩者的「心念」正好相反,怎麼能夠同時「亦悟亦往生」呢? 答:「參禪」貴在「一念不生」,不同於「念佛」的「淨念相續」。「念佛法門」貴在「淨念相續」,把「阿彌陀佛」四字放在心中相繼不斷,了無雜念,說為「淨念相續」;然而,就「禪門」的「參究念佛」,「四字佛號」相繼不斷,是「繫念」,不是「淨念」。「佛號」繫念不斷,是為「中下根」人,尚不具足因緣參究到「一念不生」,轉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 現今所說的「參究念佛」,意在「明心見性」,而非「求生極樂」。乃以一句「佛號」,當作「話頭」來參究,也是所謂「念佛參公案」。就如「禪宗」諸祖教人「參話頭」,如庭前柏樹子、麻三斤、乾矢橛、狗子無佛性等等公案。隨提一則公案,蘊藏在胸中,默默參究。由參究中阻斷「意根」的分別心,止息妄想;日久功深,「話頭」就越來越清明有力。直至頓然一聲,爆碎了「無明」,過去的「妄想分別」不見踨影,唯是萬里清空,稱為「妙悟」。「參究念佛」也如是這樣參,提起一聲「阿彌陀佛」,疑審「念佛者」是誰?不斷的深深覷究「佛號」從何處起?「念者」是誰?就這樣疑來疑去,參之又參。要能持之以恆,久久就會得力,直至桶底脫落,忽然了悟,即是所謂「念佛參公案」,與「參究話頭」並沒有兩樣。 當參究到「一念不生」時,即名為「淨念」。若起了妄念,就要攝心歸於「正念」。《起信論》說:『是正念者,當知唯心,無外境界。即復此心亦無自相,念念不可得。』「正念」乃「無念」,【無能無所】,此「無念」即是「淨念」。只要「正念」在,就「淨念相續」。並不是「念佛」聲聲不斷,說為「參究淨念」,否則不但不了解所謂「參禪」,也不知道「念佛求生極樂」的旨意。 若能參究到「淨念現前」,「淨土」不必外求,一念就相應如來悲願而往生。「上品上生」就是由這樣的「行持」証得的。 (原文)問:參禪貴一念不生。念佛貴淨念相繼。茲參究念佛一門。意在妙悟。而得往生也。今念佛時。雖心佛分明。參時則二俱坐斷。故參功漸勝。念佛漸微。他時焉得亦悟亦生耶。 答。參禪。貴一念不生。是已。若言念佛。貴淨念相繼者。此將四字佛號。放在心中。為淨念耳。殊不知四字佛號。相續不斷者,是名繫念,非淨 念也。乃中下根人。專以念佛求生西方。正屬方便淨土一門耳。 今云參究念佛。意在妙悟者。乃是以一聲佛。作話頭參究。所謂念佛參禪公案也。如從上諸祖。教人參話頭。如庭前柏樹子。麻三斤。乾矢橛。狗子無佛性。放下著須彌山等公案。隨提一則。蘊在胸中。默默參究。借此塞斷意根。使妄想不行。久久話頭得力。忽然㘞地一聲。如冷灰豆𪹼。將無明業識窠臼。一拶百碎。是為妙悟。即參究念佛。亦如此參。但提起一聲佛來。即疑審是誰。深深覷究。此佛向何處起。念的畢竟是誰。如此疑來疑去。參之又參。久久得力。忽然了悟。此為念佛審實公案。與參究話頭。原無兩樣。畢竟要參到一念不生之地。是為淨念。止觀云。若心馳散。應當攝來歸於正念。正念者。無念也。無念乃為淨念。只是正念不昧。乃為相繼。豈以聲聲念佛不斷。為參究淨念耶。此不但不知參禪。亦不知念佛矣。若參究果至淨念現前。則淨土不必外求。而一念即至。得上品上生者。此行所至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