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1日 星期六

《賢護經》三昧中見佛

《賢護經》三昧中見佛 「定中見佛」的修習,除了《賢護經》,其它經典也多有明示,如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觀佛三昧經》等等。《賢護經》開示「定中見佛」:『(聞)彼阿彌陀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今在西方,經途去此過百千億諸佛國土,彼有世界名曰安樂。如是,如來今現在彼為諸菩薩周匝圍遶,處大眾中說法教化。是人依所聞故,繫念、思惟、觀察不已,了了分明,終獲見彼阿彌陀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也。』 《賢護經》談到「見佛」,依於「禪觀」深淺,有三種層次:『若於晝時不能見者,若於夜分或睡夢中阿彌陀佛必當現也。』一是在白天三昧中見,最難;二是夜中修習中見;或在睡夢中見阿彌陀佛,最為普遍。 「修觀者」在定中或睡夢中,清明的看到阿彌陀佛的莊嚴像,以及西方僧眾、菩薩眾在會中圍繞,也能清清楚楚的聽見彌陀說法。聽完後,憶念、受持、修行,生起無上的恭敬心,禮拜阿彌陀佛,醒來如在世間,見佛說法,法喜充滿。但是《賢護經》說:『實未得天眼能見彼佛;亦無天耳聞彼法音;復非神通往彼世界;又亦不於此世界沒生彼佛前。』「修觀者」在定中見佛、聞法、恭敬禮拜,並不是因為証得「天眼通」看到西方、也不是有「天耳通」聽聞如來說法,更不是以「神足通」飛到西方去聞法。而是一心修觀想,具足眾緣,才與彌陀感應道交。 《大乘大義章》談及《般舟經》明示要成就「定中見佛」,必須具足三項因緣:『一謂持戒無犯。二謂大功德。三謂佛威神。』必須持戒清淨,修習禪定功德。「佛威神」是相應如來的所成就的大願力,比如彌陀如來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,眾生念佛求生西方,就能感應「如來大願」而見佛。若是沒有「如來」所成就的大願,眾生也無佛可感。 《大乘大義章》談及「三昧見佛」有三種: 一者菩薩或得天眼天耳,或飛到十方佛所,見佛難問,斷諸疑網。 二者雖無神通,常修念阿彌陀等現在諸佛,心住一處,即得見佛,請問所疑。 三者學習念佛,或以離欲,或未離欲,或見佛像,或見生身,或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。 天台智者大師修「法華三昧」,在定中聽本師釋迦摩尼佛在靈山會上說法,儼然未散。當是屬於第二種見佛,也是《賢護經》所說的「定中見佛」。 「第三種見佛」比較特殊,雖然還無法「一心不亂」的「念佛、觀佛」,只依於謹守清淨戒律,廣積福德,不論已遠離「世間欲」,或者「尚未離世間欲」,也能在淺定中見到所憶念的「佛」,或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諸佛。雖然無法請法發問,但是也名為「定中見佛」,也應當是現今「念佛者」在念佛中,忽見「西方依正莊嚴」的情境。 《大乘大義章》說凡夫很難深信依於「禪定」修觀想,即能見佛;會誤以為一定要具足「神通」才能見佛,所以很難了解「定中見佛」因由。佛陀憐憫眾生的無知,才會用「夢」來作比喻,讓我們有信心去修「念佛三昧」。《賢護經》說了比喻,比如遊子在遠方,非常想念家中的一切,不時日夜思念,思慮專精時,會在睡夢中看到家鄉,乃至他的家人;不論家鄉多遠,墻壁、山川都不會受到阻礙。《賢護經》說:『當正念時,於彼所有佛剎中間,凡是一切須彌山王,及鐵圍山、大鐵圍山,乃至自餘諸黑山等,不能與此眼根為障。』「佛」無處不在,眾生只要持戒清淨,廣積福德,勤修觀想,直至一心,即能相應「如來大願心」而見佛,不會有所障礙。 有些人認為這種見佛是虛幻的,《大乘大義章》強調:『學般舟三昧者,雖言憶想分別,而非虛妄。』如《彌陀經》:『從是西方,過十萬億佛土,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土有佛,號阿彌陀。』乃如來真實語。何況修「般舟三昧」有所成就時,能感受到自己的「善根」在增長,或成就「阿羅漢果」,乃至成就「不退轉菩薩」的事實。「虛妄心」就像做「白日夢」,怎麼妄想都是虛妄。 或有人質疑「憶想分別」本身是「虛妄相」,怎麼能見到真實的佛?然而,法性空寂,卻無礙一切妙有的顯現。諸佛依於不同因緣成佛,成就東方藥師佛、西方阿彌陀佛,乃至十方諸佛;皆依「性相」同源,無礙化現無量諸佛。就如無量波浪皆是海水,「分別」止息時,「海波」不二,真妄非異。 「見佛」的功德非常大,不論是「定中見佛」或「夢中見佛」。如《觀經》韋提希在煩惱的痛苦中,聽聞世尊開示《觀經》,仗著佛力而見佛,尚非依於自己的「禪定三昧力」見佛;以「見佛」生強烈信心而悟「無生法忍」。《觀經》說:『如來今者,教韋提希,及未來世一切眾生,觀於西方極樂世界,以佛力故,當得見彼清淨國土,如執明鏡,自見面像。見彼國土,極妙樂事,心歡喜故,應時即得無生法忍。」 《大乘大義章》明示世尊怕眾生貪著「定中見佛」而執為「實」,開示「定中所見的佛」並沒有來到你的面前,也不是色身去西方聞法。而是依於持戒清淨,厚植善根,再透過「心憶分別」的「觀想」,直至一心相應「如來大願」,如是眾緣和合而「定中見佛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