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

「息妄顯真」看「念佛法門」

『息妄顯真』看「念佛法門」 「眾生心」本具「清淨心性」,以有「無明妄想」,「智光」才給覆藏了。若能有幸能獲「善知識」開示「心性」本然具足「佛性」,也只是明白歸明白,「無明妄想」依然會主導著心念,一時跳不出「貪瞋習性」。 「無明妄想」不因明白「道理」而頓除,只能熏習淨化。必須時時「以理照事」,由事達理,無間的熏習才能淨化。熏習淨化過程,可概括兩個方向: 一者「真如熏習無明」: 所謂「真如」,指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」,了無一切差別之相,「寂靜一味」的「清淨心性」。「清淨心性」在生活中穿衣、吃飯、走路---,隨緣現無量相,「心性」依然不垢不淨。猶如「虛空」容受風雨雷電生生滅滅,虛空前後一如,不增不減,不染一塵。 「禪觀」中,只要「正念正知」,觀照「清淨心性」,「妄想」就會被「觀照般若」伏住不現,如是「守記內心」,熏習無間,「妄想習性」才會漸漸消融於「覺光」,如旭日東昇,晨霧漸散。 以「禪宗」的行持,多先明白「眾生心本具如來德性」,以此「正念」為所持,再依於「保任」來淨化「無明妄想」。當覺察到內心現起「妄念」,立即回到「正念正知」的覺照,「妄想習性」就會在覺照中消融。或者誦《金剛經》、《心經》或《楞嚴經》等等《般若經》來深化「般若正觀」,都具備消融「妄想習性」的功效。 二者「息妄顯真」: 「妄者」乃無始以來的「無明習性」所現起的「緣慮、憶想、分別」等等「妄心」。「妄心」乃緣生而緣滅,以心生分別,才成為「妄想境」。若離分別,「心」是「心」,「境」是「境」,不會成為「妄想境」。是以在「禪觀」中,依於「緣起性空」,觀照「妄念本空」,即趣向「息妄顯真」。 「真」與「妄」,並非截然各別,乃「非一非異」,猶如「海與浪」,「浪」因「風」而起,風息浪歸海,兩者本沒有差別,所以是「非異」。起浪時,「浪」與「海」乃不同現象,所以說「非一」。 明白「浪」依緣而有,止息了「分別見」,即是「息妄」。息妄時,「真」法爾自顯,如風息浪平,大海一味。 就「念佛法門」而言,「念佛者」緣住「佛號」,淨念相續時,「妄想」即伏住不起,也同時在淨化「妄想習性」,漸漸「息妄顯真」。直至止息了「能念、所念」的分別念時,海浪不二,了知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即是「顯真」。 《楞嚴經》說:『色心諸緣,及心所使,諸所緣法,唯心所現。汝身汝心,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。』我們放眼所見、所聽、所想的一切心念,乃至心中所現山河大地,無非是妙明真心中物。心性所起的佛號,何嘗不是自己的「妙明真心」所現呢?若能如是了達,當能了知《觀無量壽經》所說:「汝等心想佛時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形好,是心作佛、是心是佛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