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

《四種念佛》

漫談《四種念佛》 古德把各種「念佛法」歸類四種:持名念佛、觀像念佛、觀想念佛、實相念佛。 1.「持名念佛」:「持名念佛」入手最為簡便,隨時隨處都可念,也最契合現今眾生的根機。只要一心繫念「阿彌陀經」名號,念念相續不斷即是。如《阿彌陀經》: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……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,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」 2.「觀像念佛」:即觀佛的莊嚴像,如真佛無異。可以到寺院觀佛菩薩像,銘記在,時時影現在心中。 3.「觀想念佛」:以「觀像念佛」為基礎,觀想佛國淨土的依正莊嚴。如《觀經》中十六種觀法,可擇一或多而觀。 《觀佛三昧經》:「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,無量妙好。若有眾生稱念、觀察,若總相,若別相,無問佛身現在過去,皆能除滅眾生四重五逆,永背三途。隨意所樂,常生淨土,乃至成佛。」都在強調持名念佛、觀像念佛、觀想念佛,乃無比殊勝。 又如《讚佛偈》:「阿彌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無等倫,白毫宛轉五須彌,紺目澄清四大海,光中化佛無數億,化菩薩眾亦無邊,四十八願度眾生,九品咸令登彼岸。」也是「觀想念佛」。 4.「實相念佛」:於念佛中,了達「能念、所念」性空寂;了無「生滅、有無、能所、言說、名字、心緣等相」,契應「生佛平等」之佛性。 四種「念佛法」中,古德都大力提倡「持名念佛」,如善導大師說:『眾生障重,境細心粗,識揚神飛,觀難成就也。是以大聖悲憐,直勸專稱名字。正由稱名易故,相續即生。』比如「觀像念佛」,眼看佛像莊嚴,心就能領受;但是眼睛離開佛像,就難以觀起來,「念佛心」也就中斷,無以相續;「持名念佛」就易於相續不斷了。 就往生而言,重在「欣願心」上,「四種念佛法」都能往生,沒有差別。善導大師在《觀無量壽經疏》中提到「口稱佛名、讀誦、觀想、禮拜、讚嘆供養」都名為「正行」。亦即這五種行門,都能增長、深化「往生的欣樂心」;就如吃飯就能飽食,不一定要配菜料。只是善導大師會顧慮到眾生「境細心麁,識颺神飛」而強調「口稱佛名」為「正中之正」,其餘歸類為「助行」,並非否定「讀誦、觀想、禮拜、讚嘆供養」的重要性。 又如蕅益大師說:「若信願堅固,縱使臨終十念一念,亦決得生。若無信願,縱使將此名號作個語頭,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,如銀牆鐵壁一般,亦萬無得生淨土之理。」能否往生,全由「信願」之有無,不在持名之深淺。 這四種念佛法,就事相方便而言,「後後深於前前」;然而,「方便」能通達「究竟」,比如「持名念佛」若能念佛念到「一心」,世間塵緣全歇下,「能所」頓空,獨留「名號」相續不斷;全心「名號」,「名號」全心;以「心性」本然空寂,無礙隨緣普現一切相。以一切相緣生無性,故而無住一切相,是名「般若實相」。若此,「持名念佛」何異「實相念佛」?猶似夏蓮居居士一首偈語: 『彌陀教我念彌陀,口念彌陀聽彌陀,彌陀彌陀直念去,原來彌陀念彌陀。』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