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

《臨終心情》念佛

《臨終心情》 能夠安心於「臨終心情」,無憂無懼,他的「生命智慧」一定已經過千捶百鍊了,不是「聖者」也當是個「智者」了。 一般人要安住在「臨終心情」當念下,進行思惟觀察,很難做到。「念頭」會身不由己的不停閃爍,難以安住,為什麼?因為「惶恐不安」,心神難定。想到要離開世間了,六道輪迴可畏,卻不知要到那兒去?「不知道」正是深沉的內心恐懼,會令心無法安住於當下;或者想到要離開長伴的親人、子女,不捨的心情就會湧上來,怎麼能無憂無擾呢?我們若是還沒看破世間「空、苦、無常、無我」,「憂悲苦惱」就會時時從內心現起,吹皺一池春水。若真能清明澈見無常、無我,世間還能有什麼事繫縛你,令你惶恐不安呢? 臨終時,除了「善法」能幫助我們外,其它所擁有的親情、名利、權勢,都無所助益。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》說:『是人臨命終時,最後剎那,一切諸根悉皆散壞;一切親屬悉皆捨離,一切威勢悉皆退失;輔相大臣、宮城內外、象馬車乘、珍寶伏藏,如是一切無復相隨。唯此願王不相捨離,於一切時,引導其前。』 臨終時,只能自己面對死後的未來,除了「善惡業」跟隨著你,世間沒有人能夠陪伴你,名利、權勢,也絲毫帶不走。臨終時,最好的良伴,是平時所修習的「善法」。就「念佛者」而言,信受「如來悲願」,發願求生淨土,並時時深化這股「願力」;到了「臨終時」,強大的「願力」就會引導我們前行,也將是臨終心安的一大支柱。 「念佛者」的「世間厭離心」與「西方欣願心」若不夠清明親切,到了臨終時,若稍有「違緣」或聽聞親人哭聲,就有可能亂了方寸,「佛號」就使不上力。要能使得上力,常安於「臨終心情」而念佛,或觀想「西方依正莊嚴」而念佛,就至為緊要,不宜忽略「觀想」的助行。 「念佛者」最初修習「觀想臨終心情」,「念頭」不免會被「世間執心」所擾動而閃爍不停。只要時時觀照世間「空、苦、無常、無我」,日久功深,必能有力的「厭離世間執愛」;就像大氣球往上飛時,綁住氣球的細線會被「向上的欣樂心」漸漸掙開。一旦能安住在「臨終心情」中念佛,念頭就能安住在當念中覺照,當能在「名號」中觸及世間「空、苦、無常、無我」,逐漸有力的解開世間繫縛,念佛的「法喜」隨之湧現,不同過往。 印光大師在閉關時,關房門上貼有警策文:『虛度七十,來日無幾,如囚赴市,步步近死,謝絕一切,專修淨土,倘蒙鑒愚,真是蓮友。』據說,印祖的念佛堂,完全沒有供奉任何佛像,只掛著一個「死」字,令心安立在走向「臨終」而精進念佛,而非強調「唯是執持名號」。 一直以來,我也時常如此觀想「臨終心情」而念佛,從中獲益良多,深感這是一門殊勝的「念佛觀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