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

從《自性彌陀》看《六祖壇經》淨土說

從《自性彌陀》看《六祖壇經》淨土說 「自性彌陀」指每個人的「心性」,原本都清淨如佛,也是所謂「即心即佛」,也名「自性天真佛」。這是在理上說,這個「理佛」是「法身佛」;但是我們眾生身染「貪瞋痴」,「心性」覆上無明,無以顯現「法身佛」;只能依於「六根」來識別外境,「眼界、耳界」等等都困在色身之內,無法遍十方界。必須經過修行,消除妄想執著,才能開顯「自性彌陀」。依於「自性彌陀」成就佛國淨土,也名即事即理,理事圓融。 「心、佛、眾生」平等無別,法藏比丘能夠成就「彌陀如來」,我們的「心性」也一樣能夠成就「自性彌陀」。 從事相上說,西方「極樂世界」距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遠。就「唯心淨土」而言,十萬億佛土之遠的「極樂世界」,並沒有跳出吾人心性之外,乃至十方無量佛土,都在吾人心性之內。 極樂世界的眾生,都在仗持「極樂世界」的法緣,來成就「自性彌陀」,乃至成就「佛國淨土」。只是「眾生心」在尚未契應「自性彌陀、唯心淨土」之前,在「妄想分別」下,「極樂世界」在離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。 《六祖壇經》:『東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西方;西方人造罪,念佛求生何國?凡愚不了自性,不識身中淨土,願東願西,悟人在處一般,所以佛言,隨所住處恆安樂。』 『凡愚不了自性,不識身中淨土。』明示所言「淨土」指的是依於「無念」証「自性彌陀」,不是「淨宗」的西方淨土。「西方人造罪」也不是指「極樂世界眾生在造罪」,因為極樂世界沒有造罪因緣,乃是「反問語」的語法。《壇經》又說:『但心清淨,即是自性西方。』也明示「西方」是「自性彌陀」,不是彌陀如來所成就的「西方極樂世界」。 禪宗以「明心見性」為宗,欲達「明心」就得「心淨」;欲得「心淨」就得達「一心」;欲得「一心」就得「死盡偷心」。若是一方面在力証「明心見性」,一方面還在求生西方,「願東願西」就是「偷心不死」,不契《壇經》的「無念」宗旨。上述這段話,當是六祖為了讓眾生「死盡偷心」,契入「無念」的方便語,並不是在否定「西方極樂世界」。 《壇經》中的「心淨國土淨」也是直示「見性」的要旨,直示但心清淨方能自見「自性西方」,也不是在否定十萬八千里外的「極樂世界」。就如《壇經》也說:『心平何勞持戒?行直何用修禪?--。』也如是依於「無念」,無住無執於「持戒、禪修」,直取見性,成就佛道,而非否定「持戒、修禪」的功德。 《壇經》說:『迷悟有殊,見有遲疾。迷人念佛求生於彼,悟人自淨其心。』「迷人」指的是「不了自性本具清淨佛」,尚執在「心外有佛」,才需要念佛求生,並非在句定「求生極樂世界」。 《壇經》說:『使君!心地但無不善,西方去此不遙;若懷不善之心,念佛往生難到。』「無不善」是「一心清淨」的異名,「一心清淨」即直契「自性彌陀」,所以「不遠」。「懷不善之心」即心染雜念,就無以契入「自性佛」,所以「念佛往生難到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